發表文章

Philipp Ther《歐洲1989》摘要&心得

圖片
第一章:導論 個人的引言: 家族旅行:匈牙利(歡樂營房) -> 波蘭 -> 捷克克爾科諾謝山 -> 布拉格 1989前的東歐 匯率大幅波動與通膨:布達佩斯:德國馬克 vs. 東部馬克、波蘭黑市茲羅提下跌 東方的異議聲音:1981團結工聯、波蘭七七憲章、米蘭昆德拉的中歐悲劇;供給短缺、無效率、與社會不公正 西方國家的問題:持續上升的通膨與失業率、居高不下的國家赤字 國際間經濟政策的範式轉移:失敗的凱恩斯主義 -> 貨幣主義&新自由主義(柴契爾、雷根) 西方不認為東方集團和蘇聯會快速崩潰 1989年後 陶醉後的幻滅:被東德人塞爆的西柏林、波蘭的惡性通膨、相對溫和的捷克斯洛伐克 第三條路線(社會民主)的全面敗退,全盤接受新自由主義政策 東方正在「轉型」(transformation),而西方無須改變? 休克療法(shock therapy)的影響 煙霧中的克拉科夫 => 希望煙囟再次排放(高失業率) 不再缺乏供給,而是缺乏需求(流動性短缺) 歐盟第五次擴張(2004):華沙、克拉科夫、布拉格、柏林成為大都會,但小城市變得又老又窮 狀況相對較好的北歐、德國、奧地利:受到中東歐改革的競爭而在經濟上重新定位(共同轉型) vs. 忽略改革的南歐 2010年後 危機中的南歐效法東歐的改革:裁員、私有化,影響年輕人而非高齡世代 對新自由主義改革的質疑:市場經濟與民主發展必定彼此相關和相互依存?「休克療法」的效果主要源於後共產民主國家無法形成有組織的反抗? 歷史化: 東西歐改革論辯、東方集團漸進改革失敗、東方體制競爭的終結,造就新自由主義的霸權 「東方集團」常被視為一個整體,但各國背景與國家發展路徑仍有顯著差異 新自由主義的新秩序造成後共產主義國家「內部」日益增長的分歧:極度的城鄉差距 實施新自由主義的效果不同:布拉格/華沙 vs. 柏林 新自由主義的起源 海耶克與「朝聖山學社」:小政府+完全自由競爭的市場,反對羅斯福新政(國家干涉主義) 1970年代Pual Samuelson的「新古典綜合學派」:對凱因斯主義造成停滯性通膨的反思 芝加哥學派:...

竹塹社區大學:台語羅馬字課 課堂筆記

圖片
授課教師:許世南老師 課本:台灣羅馬字拼音圖解 2020.03.11 自我介紹:號什麼名、佗位ê人、學台語的向望 羅馬字:完整的台語文字系統,亦有人稱為台語標音 例:名=miâ 發展:1885~今;19世紀由基督教長老教會在福建廈門創造並推行,1970年代,國民黨查禁羅馬字(參見https:// zh.wikipedia.org/wiki/ 白話字)。 台語ê起源佮特色 啥是台語 台語是佇台灣上流通ê語言 「閩南語」一詞為國民黨來台後才訂出來的(政治需要) 福佬話?河洛話? 福佬是客人對福建人輕視ê叫法,親像稱呼in「客人仔」仝款 河洛是福恅ê倚音niâ 台語ê來源 漳州話/泉州話、原住民語、日本語、北京語、其他(荷蘭語...) 最早台語字典:日台大辭典(1907),供日人學習台語 台語和北京語互相影響:不錯吃 目前台語官方腔調:高雄地方腔調,但台語並無標準腔(古早無路交通不便,各地皆有不同口音) 原住民語 沙轆 sua-lák(巴布拉族:勇士) 艋舺 báng-kah(凱達格蘭族:小船)、關渡 kan-tāu 麻豆 mata(新港語;西拉雅族:眼睛) 羅東 lô-tong(噶瑪蘭族:猴子) 日本語 味噌 mi55sooh3  蘋果 lin51goo11 麵包 phang51 打火機 lai51tai3 北京語 爸爸、媽媽 <=> 阿母、阿娘 老闆 <=> 頭家 如果 <=> 若是 出差 <=> 出張 台語語音ê特色 送氣音、清濁分明、鼻母音、入聲、聲調、變調 方言差:蟬(結仔)、番茄(柑子蜜) 2020.03.18 羅馬字:拼音文字 使用羅馬字母(abcd) 台灣最早的拼音文字:荷蘭人拼寫西拉雅語(新港文書) 最初傳教士於廈門開發拼寫系統 母音(韻母):a i u e o(ㄜ)oo(ㄛ)[ o͘  (o +葫蘆點):台語白話字寫法] 子音(聲母) 蔡培火:白話字研究...

2020 台北文昭見面會

前言:在筆者分享這篇記錄前,要和大家說明一些前提。社會上的評論者、意見領袖都會有自己的立場與價值觀(筆者也不例外)。愈有洞見的意見領袖,價值觀大都也十分明確。在吸收任何評論前,先瞭解講者背景和立場會很有幫助。本活動的講者文昭是旅居加拿大的中國僑民、明居正老師為台大教授,兩位長期以來從事中國政治評論。兩位講者學養深厚,主張中華文化保守主義,與新唐人、大紀元、法輪功等海外組織和民運活動人士長期合作(或為組織成員)。筆者理念與兩位講者並不完全一致,參加本次活動主要是希望理解在中國崛起、外宣頻仍的同時,海外中國民運的走向、與他們對台灣與中國關係的看法。先有這些認識,在閱讀以下筆記和觀看影像記錄時,可以比較清楚。 時間:2020.01.12 地點:台大應用力學館 國際會議廳 主持人:驚風堂 特別來賓:明居正 演講錄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dXW7cV9tZs  (文昭部分) 文昭: = 開場白 = 來訪台灣的起因:陸委會邀請海外華人參訪(文山區開票參訪),由台灣華人民主書院組織。 初次見面會選擇台灣舉辦的原因:若於加拿大或美國舉辦,可能有中國領事館/中國學生會妨礙見面會,造成安全問題。 = 台灣觀摩大選感受:兩位計程車司機的故事 = 第一位司機:不喜歡蔡政府造成陸客不來(曾有十五萬台幣的收入,現今不到一半)。 思考:直接利益與正確路線(未來利益)的選擇。以香港過去二十年為例:舞照跑、馬照跳 => 開放紅色資本進入,製造業流失、產業空洞化。能帶來工作機會的中間產業流失、就業機會兩極化(高薪高門檻 & 低薪低門檻)。現今香港年輕人生活困難,卻無法影響政治,只能以流血抗爭作為代價。政治始終是地區的政治,臉上的痘痘比千里之外的戰爭更有感。思考台灣人能否在眼前利益與未來利益間做出合理選擇。 第二位計程車司機:落選後。誰選上都可以,照樣好好過日子。 感受:中華文化的守禮與溫良。專制太久,等級森嚴的社會無法民主是種迷思。華人文化:溫良守禮、內斂克制,有利於維持民主的品質與尊嚴。不認帳的民主並非真民主,托克維爾曾說:拉丁美洲不是受苦受難就是在為非作歹(民粹主義),民主需要參與和實踐來習慣民主。 = 亡國感與對中策略 = 亡國感的起因:中...

雜感:過去一年政治觀察心得

從前年底開始直到前幾天總統大選結束,嘗試重新認識政治,差不多是一年左右的時間。一年前後,自己對政治和公民社會有了不大一樣的理解。不諱言這之前的自己也是人云亦云,基本上是耳語系統的受眾,現在不敢說概念一定正確,但至少對某些議題比較有定見。感謝南哥和月讀的啟蒙,也謝謝認真做節目的我的學習筆記,還有許多好書的作者,讓我得以印證某些觀點。將部分心得歸納如下。 =政治的本質= 就我目前的理解,政治的本質就是對權力的爭奪,而選舉是政治人物從民主國家的人民身上取得權力的方式。每個人爭奪權力背後的理由不盡相同,也許有少部分人是本著理想從政,但個人利益仍然是最大最大的原動力。此外,所謂的「個人理想」,充其量也就是個人的理想、自我的成就。其他人和你的理想可能完全不一樣,或是即便理想一樣,選擇的手段也各異其趣。 所以當有政治人物舉著人民的大旗時,我們都要格外小心,為什麼他能夠聲稱自己代表人民?為什麼他的做法就一定是人民要採取的做法?希特勒也是因著民意崛起,懷抱德意志偉大的理想。先不論這個目標是否帶有私心,但他採取的手段算得上良善嗎?同樣的,台灣安全、人民有錢,或是公平正義、超越藍綠,有效治理、抗中保台,聽起來都make sense,但實現上述口號背後的做法真的是合理的嗎?在跟隨理想大旗前也許可以多思考一下。在評論政治人物或事件時,如果謹記政治是本質權力的爭奪,很多事會容易說明得多。 =政治的實踐= 承上,現實中的政治人物和事件是複雜的,通常很難用善惡二分法來判斷。可能是80%的公平正義中,混雜了20%的私心。或是在60%的自利行為中,有40%的社會關懷。所以為什麼傳統地方勢力聽起來壞透了,但仍然有大批民眾支持他們。因為他們還是會為民眾服務,舉凡是修橋舖路、爭取建設、或是遊走在法律邊緣的關說輸送。一位替民眾銷單、關說監獄探視、爭取民眾津貼的政治人物,聽起來好像很壞、違法亂紀。但如果他秉持的原則是服務地方弱勢民眾、爭取的是老年農民的生活補助,那他依然能得到不少民眾的支持。地方豪紳之所以能成為豪紳,必然是在某種程度上滿足了當地民情的需求、具有一定程度的社會穩定功能。傳統價值亦復如是。 不過現代的價值觀講求法制,要求普及大眾的明確規則。漸漸地,進步價值不斷地衝擊並逐步取代保守價值。但是追求社會進步的同時,我們應當思考如何保持社會穩定和人道關懷穩步前...

理想生活|台灣衝組一起撐香港

圖片
理想生活|台灣衝組一起撐香港 2019.9.21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123372111301466/ 香港反送中:一場不信任運動 (葵荃青示威現場/Wikipedia) 講者:黃燕茹  8/24-8/27 親身參與反送中抗爭 資深社會運動參與者 前言 現場調查:聽眾對反送中、逃犯條例的認識 反送中:對中國的不信任運動,維護一國兩制的抗爭(註:相對於一國1.5制) 背景介紹 可參考《焦點事件》整理: http://www.eventsinfocus.org/news/3249 基本法定義「一國兩制」: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依照本法的規定實行 高度自治 ,享有 行政管理權 、 立法權 、 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 。 原始逃犯條例: 港英時代於移交前訂定 適用與香港簽訂「逃犯(引渡)條約」的20個國家 不包括政治犯(明文規定以非政治罪名引渡、但實質為政治原因亦不可移交) 例外:未與香港簽訂逃犯修例的國家,可以進行 一次性移交 中華人民共和國其他地區(含台灣、澳門)不適用 實行程序:經過行政(訂定協議&附屬法例)、立法(審議附屬法例)、司法(審查,但對犯罪事質無實質審查權) 22年來從未實行 2019 修例內容 刪除需另立附屬法例、送立法會的程序 移除經濟犯罪相關9項,同時限制該罪行於香港判刑7年以上方可移交 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其他地區」 通過逃犯條例後,只要特首授權,經法庭形式程序審查後(毋需立法會同意),就可移送至中國大陸 形同「送中條例」 條例未明定「政治犯」,但其中29、30項為與重婚或針對婦女、女童犯罪有關 被嫖妓:林榮基、鄭文傑 今日香港、明日台灣:今年初,習近平確立「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 台灣與中共早已有「引渡條例」 馬英九: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 但考量雙方司法落差,「己方人民不遺送」 抗爭現場觀察 跟著港人學反送中穿著搭配 安全帽、全身不露出皮膚、防毒面具... 抗爭手語 ...

月讀社會講堂《認識中國:面相四》

圖片
月讀社會講堂《認識中國:面相四》 文明衝突還是新冷戰?中國的自我與世界觀 2019.8.27 文科大叔 南光遠 前言: 國族主義與台灣民族主義的反思 避免陷入國族主義的框架 中國國族主義論述:反共 = 反中、反中 = 反共 解題讀本: China's Silent Army: The Pioneers, Traders, Fixers and Workers Who Are Remaking the World in Beijing's Image,Juan Pablo Cardenal & Heriberto Araujo 2013 (中譯本:中國悄悄佔領全世界) 歐洲記者的全球實地調查 China's Asian Dream: Empire Building along the New Silk Road,Tom Miller 2017 (中譯本:中國的亞洲夢) 對一帶一路的解讀 紅色滲透:中國媒體全球擴張的真相,何清漣 2019 宣傳組織是共產黨的支柱,中國人的眼光看中國對外擴張 China's Search for Security,Andrew J Nathan & Andrew Scobell 2012 (中譯本:尋求安全感的中國) 沒時間的話,看這一本;用國際關係理論來看中國處境,僵化的中國對外政策(e.g., 四十年歷史的一國兩制) The China Order: Centralia, World Empire, and the Nature of Chinese Power,王飛凌 2017 (中譯本:中華秩序) 今年必讀:中華秩序如何影響中國 Restless Empire: China and the World since 1750,Odd Arne Westad 2012 (中譯本:躁動的帝國)    認識中國的歷史書,讀中國史時需當心帶有偏誤的共產黨或國民黨歷史 Wealth and Power: China's Long March to the Twen...

台灣基進:香港怎麼了?談一國兩制下的近代香港/陳奕齊

圖片
台灣基進:香港怎麼了?談一國兩制下的近代香港 陳奕齊 2019.8.17 竹北市東平里集會所 演講錄影: https://www.facebook.com/343569916331233/videos/2414709572181744/ (內容經過整理,未嚴格按照演講順序) 講者陳奕齊(新一)背景: 曾居香港三年,任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研究員,研究南中國台商 後於荷蘭萊頓大學研究 中國列入黑名單,無法入境香港 台灣基進創辦人/主席 政治主張:政治民主化(反殖)、主權自主化(反帝)、社會自由化(反剝削) 一國兩制對香港的影響 MV:《反送中:香港人》(改編自Shall we talk,2019年)、《蝗蟲天下》(改編自富士山下,2011年) 2011年已出現的求救信號 批評:醜化中國人 動機:對一國兩制造成民生問題的抗議 過去20年香港政治主旋律 拼經濟,不要談政治 後果:由帶遺書上街抗爭的下一代承擔 今年的新口號:看清楚了,我們只能示範一次「一國兩制」。 英國治下的香港 無政治民主,但有自由 良好法治基礎 「臭」港:工業化造成汙染;去工業化、成為金融中心後改善 六七暴動:香港版文革、挑戰英國治理 是否越過深圳河解放香港?周恩來:長期打算,充分利用 香港為冷戰下的門戶、情報、走私中心 香港「回歸」的正當性 香港:港島、九龍、新界 南京條約(1842):永久割讓香港島(對象:清廷) 北京條約(1860):永久割讓九龍半島(對象:清廷)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1898):租借新界(對象:清廷) 新界回歸到一國兩制 面臨腹地不夠開發,資本家希望維持完整的大香港 一國兩制:放棄軍隊和外交權(主權),換取高度自治(治權) 殖民地歸還後歸屬問題 專條持有人:大清 => 中華民國 港人登報:保衛台灣重奪香港 主張談判對象應為中華民國 落入中國框架 回歸後的香港 愈來愈緊密的關係導致民生問題 內地訪港:4000萬人次(香港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