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基進:香港怎麼了?談一國兩制下的近代香港/陳奕齊
台灣基進:香港怎麼了?談一國兩制下的近代香港
陳奕齊 2019.8.17
竹北市東平里集會所
(內容經過整理,未嚴格按照演講順序)
- 講者陳奕齊(新一)背景:
- 曾居香港三年,任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研究員,研究南中國台商
- 後於荷蘭萊頓大學研究
- 中國列入黑名單,無法入境香港
- 台灣基進創辦人/主席
- 政治主張:政治民主化(反殖)、主權自主化(反帝)、社會自由化(反剝削)
- 一國兩制對香港的影響
- MV:《反送中:香港人》(改編自Shall we talk,2019年)、《蝗蟲天下》(改編自富士山下,2011年)
- 2011年已出現的求救信號
- 批評:醜化中國人
- 動機:對一國兩制造成民生問題的抗議
- 過去20年香港政治主旋律
- 拼經濟,不要談政治
- 後果:由帶遺書上街抗爭的下一代承擔
- 今年的新口號:看清楚了,我們只能示範一次「一國兩制」。
- 英國治下的香港
- 無政治民主,但有自由
- 良好法治基礎
- 「臭」港:工業化造成汙染;去工業化、成為金融中心後改善
- 六七暴動:香港版文革、挑戰英國治理
- 是否越過深圳河解放香港?周恩來:長期打算,充分利用
- 香港為冷戰下的門戶、情報、走私中心
- 香港「回歸」的正當性
- 香港:港島、九龍、新界
- 南京條約(1842):永久割讓香港島(對象:清廷)
- 北京條約(1860):永久割讓九龍半島(對象:清廷)
-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1898):租借新界(對象:清廷)
- 新界回歸到一國兩制
- 面臨腹地不夠開發,資本家希望維持完整的大香港
- 一國兩制:放棄軍隊和外交權(主權),換取高度自治(治權)
- 殖民地歸還後歸屬問題
- 專條持有人:大清 => 中華民國
- 港人登報:保衛台灣重奪香港
- 主張談判對象應為中華民國
- 落入中國框架
- 回歸後的香港
- 愈來愈緊密的關係導致民生問題
- 內地訪港:4000萬人次(香港面積 1100km2)
- 台灣觀光客總數約1000萬人次(台灣面積 36000km2)
- 1997:回歸行情(房地產過熱),首任特首董建華(國民黨姻親)
- 1997:年底亞洲金融風暴(房地產成為負資產)
- 2003:SARS(中國廣東傳入)、張國榮過世
- 2003:簽訂CEPA(香港版ECFA,經濟與中國更緊密)、開放自由行
- 2009:一簽多行(2008三聚氫銨事件後,中國居民前往香港搶購牛奶)
- 每天150名單程證、雙非兒童(生育旅遊取得居留權,目前超過20萬人;政策於2013年叫停)
- 孕婦抗議生產環境、學籍問題
- 由民生問題引發的本土化運動
- 中港區隔
- 2014 香港佔中(vs. 台灣太陽花)
- 失敗後投入選舉
- 政治DQ(取消資格)、禁止參選
- 2016 魚蛋革命、旺角大審(定性暴動):香港的美麗島大審
- 梁天琦(本土自決派:本土民主前線、「光復香港、時代革命」)
- 黃台仰(本土民主前線),流亡德國
- 政治審判出現,象徵司法獨立不復存在
- 2019 反送中運動:港人的最後一搏
- 訴求:撤回逃犯條例
- 衝突後修正為五大訴求:撤回修例、收回定性暴動、撤銷罪名釋放人民、追究警方濫權(成立獨立調察委員會)、真雙普選
- 5名自殺,數百人被捕、受傷
- 因台港無引渡條例而起,但條例卻著重中港之間的引渡
- 被定罪者可被引渡至中國
- 未來可能修訂:基本法第二十三條(國安條例)
- 即叛國罪、分裂國家行為、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顛覆國家罪及竊取國家機密等
- 反送中僵局
- 中國需要香港
- 中國發展模式:萬官皆貪、共產黨握有多數人把柄
- 香港為洗錢中心(不可匯出國,但可停泊香港)
- 房地產成為方便標的物 => 炒高房價影響民生
- 失去香港:國安缺口
- 不可能退讓、失去對香港控制權
- 定性為外國(美、台)勢力干涉、港獨勢力
- 對香港讓步:象徵外國勢力干預有效
- 中國政府的不可預測性:「面子」很重要
- 貿易戰態度反覆
- 2003七一遊行(反23條,50萬人上街)=> 2005 董建華才下台
- 內部勢力角力
- 反思台灣
- 依賴中國的程度
- 去年台灣赴中留學人數新高 vs. 中國大學生失業問題
- 中國的「白蟻政策」
- 首次出現於香港《前途解密30後》
- 4000人次統戰交流、地方宮廟的「台商」捐贈
- 外國勢力代理人法案(去除中國白蟻)
- 美中貿易戰、債務問題:可能動搖中共統治正當性(經濟成長)
- 當美國或是中國代理人(棋子和棄子、寵物或食物)?
- 「拼經濟」
- 真正的拼經濟:在全球供應鍊中找到適合定位
- 《為什麼國家會失敗》2012:拼經濟前,也要先拼好的政治制度
- 台灣基進的主張
- 重視實質問題高於程序問題(國安是實質問題)
- 反自由貿易(社民黨,左派)、反黑箱服貿(時力,程序正義)、反中國服貿(基進,實質問題)
- 路線由政黨價值指引,非靠明星產生
- 怎麼起來的黨,就會怎麼下去
- 靠什麼樣的勢力當選,就變成什麼樣的立委(紅白包、地方金權)
- 當民進黨變成台灣國民黨時,成為另一股力量
- 李登輝時期推動國民黨轉型失敗,政治發展自2000年開始停滯,從此台灣只剩藍(外來政權)綠(本土派)
- 台灣應該只有深淺綠問題,沒有藍綠問題
- 為台灣訓練下一代的5000人執政團隊
- 反對和平協議
- 現狀很好,不到最後一刻,台灣不需要政治談判
Q&A
- 台灣基進也稱社會自由化是其主張之一,現在面臨社會貧富失衡,如何說服統獨優先於經濟。
- 沒有政治獨立,就沒有經濟獨立,香港是最好的例子(統獨不是假議題、是實際問題)。
- 台灣所有政黨都應以台灣優先,否則沒有參選資格
- 民進黨是爛蘋果、國民黨是毒蘋果,你要選哪一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