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生活|台灣衝組一起撐香港
理想生活|台灣衝組一起撐香港 2019.9.21
香港反送中:一場不信任運動
(葵荃青示威現場/Wikipedia)
講者:黃燕茹
- 8/24-8/27 親身參與反送中抗爭
- 資深社會運動參與者
前言
- 現場調查:聽眾對反送中、逃犯條例的認識
- 反送中:對中國的不信任運動,維護一國兩制的抗爭(註:相對於一國1.5制)
背景介紹
- 可參考《焦點事件》整理: http://www.eventsinfocus.org/news/3249
- 基本法定義「一國兩制」: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依照本法的規定實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
- 原始逃犯條例:
- 港英時代於移交前訂定
- 適用與香港簽訂「逃犯(引渡)條約」的20個國家
- 不包括政治犯(明文規定以非政治罪名引渡、但實質為政治原因亦不可移交)
- 例外:未與香港簽訂逃犯修例的國家,可以進行一次性移交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其他地區(含台灣、澳門)不適用
- 實行程序:經過行政(訂定協議&附屬法例)、立法(審議附屬法例)、司法(審查,但對犯罪事質無實質審查權)
- 22年來從未實行
- 2019 修例內容
- 刪除需另立附屬法例、送立法會的程序
- 移除經濟犯罪相關9項,同時限制該罪行於香港判刑7年以上方可移交
- 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其他地區」
- 通過逃犯條例後,只要特首授權,經法庭形式程序審查後(毋需立法會同意),就可移送至中國大陸
- 形同「送中條例」
- 條例未明定「政治犯」,但其中29、30項為與重婚或針對婦女、女童犯罪有關
- 被嫖妓:林榮基、鄭文傑
- 今日香港、明日台灣:今年初,習近平確立「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
- 台灣與中共早已有「引渡條例」
- 馬英九: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
- 但考量雙方司法落差,「己方人民不遺送」
抗爭現場觀察
- 跟著港人學反送中穿著搭配
- 安全帽、全身不露出皮膚、防毒面具...
- 抗爭手語
- 雨傘革命:勇武派與合理非的分裂 => 反送中:團結。不割蓆、齊上.齊落
- 鎮壓狀況分享:親身參與的觀塘與葵(芳)荃(灣)青(衣)
- 現場相片:取自 lsb.co、林健恆@jimmy0461
- 馬拉松式的抗爭現場(半個港島)
- BBC反送中暴力衝突報導
- 重要抗爭:
- 6/12百萬人上街(第一次發射催淚彈/對警方不信任、週期性衝突開始)
- 7/21元朗事件(白衣人攻擊示威群眾、警方未積極處理/示威者指責警方和黑社會合作、開始攻擊警局)
- 8/11地鐵站衝突(衝入地鐵站、對地鐵發射催淚彈、動用臥底)
- 「爬梯子」:警民雙方相互促使衝突升級
- 近期抗爭
- 8/25荃葵青遊行(警方首次開真槍)
- 8/30警方大抓捕()
- 8/31太子站:港警誤判示威者徹退路線、封閉太子站並進入車廂中攻擊白衣群眾
- 傷者人數兜不攏,懷疑封閉太子站中是否有人死亡
- 港鐵拒絕交出監視影像、示威群眾
- 藍絲(統派)抹黑平民
- 無大台(領導人)的抗爭,但仍有組織
- 與台灣不同,港警逮捕不需罪證(台灣需有犯罪事實),但48小時內未移送需釋放。台灣逮捕後需移送並開庭
- 香港有暴動罪,但無暴動定性(林鄭)
- 速龍小隊 vs. 屠龍小隊:古惑仔為主,部分為針對福建幫的地下恩怨
- 警方的態度:香港警察收入較高、保障住房。警察宿舍也成為示威者目標
- 使對立愈加升級
- 後續應關注香港的經濟是否能繼續支撐抗爭?旅遊淡季的暑假
荃灣站遊行
- 起初為和平遊行
- 示威群眾於安全距離對罵港警
- 警察舉黑旗(催淚彈)、示威者回徹整裝、警方發射催淚彈(平射)
- 晚間:巷弄戰(最容易擦槍走火)、民眾攻擊警車、警方下車回擊/開槍
台灣可以做什麼?
- 選舉,抵制發表親中國立場之候選人
- 港人庇護,物資、資源提供長老濟南教會
- 台灣無法在檯面上提供港人庇護(依現行投資移民辦法處理)
- 親自運送物資
- 9月29日台灣挺香港大遊行,一起上街
- 長期關注香港
Q:香港的建制派是多數嗎?
- 香港選舉方式與台灣不同,非普選。但百萬示威人數可視為主流民意
Q:香港人仍然過著日常生活嗎?
- 和理非遊行與非示威地區仍照常生活
Q:黑衣人的背景?台灣提供港人庇護的條件
- 衝衝子、衝衝女(學生為主),後勤為中年/中產階級
- 台灣難民法無法處理香港問題,目前版本只處理外國人(無國籍者)
- 中國人/香港人適用兩岸人民關係修例第 16 條,港澳人民關係條例第 18 條(但未啟用過)
Q:中國說法「外國勢力介入」,事實如何?
- 台灣無法動員港人,不可能影響香港
- 香港的千人大TG群:仍能進行討論
Q:擔心北京鎮壓嗎?
- 香港未主張港獨,應該不會強行鎮壓;同時北京也顧慮外交形象,不希望情勢升級
Q:關心香港可收看的無偏頗/支持反送中的媒體
- 推薦獨立媒體:立場新聞、香港有誌
- Youtube直播主:提供示威即時資訊
Q:講者為何會投入社會運動
- 一開始也是誤打誤撞,但一路從反媒體龐斷 -> 關廠工人連線 -> 太陽花 ...,看到更多不公義的事,就更義無反顧
- 觀察香港與台灣的社運,無大台的組織化運動是一個趨勢
Q:香港後來的發展會如何?
- 無大台的運動走到現在已經超乎想像,同時很難預測專制國家下運動的進一步發展
- 近代烏克蘭的抗爭導致政府鎮壓
Q:現在支持香港人上街的目的為何?
- 港警的暴力提高了大眾關注度,反警仇恨情緒高漲的社會一時間很難平復
- 相同情況發生在台灣,會被低調處理/遺忘(避免衝突升級)
- 太陽花時的政院行動令活動升級,也提升了關注度
Q:如果台灣不那麼關注香港,為什麼反送中升級會影響台灣政局
- 台灣民眾同情受害者(示威傷者)、聯想到天安門事件、質疑中國治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