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台北文昭見面會


前言:在筆者分享這篇記錄前,要和大家說明一些前提。社會上的評論者、意見領袖都會有自己的立場與價值觀(筆者也不例外)。愈有洞見的意見領袖,價值觀大都也十分明確。在吸收任何評論前,先瞭解講者背景和立場會很有幫助。本活動的講者文昭是旅居加拿大的中國僑民、明居正老師為台大教授,兩位長期以來從事中國政治評論。兩位講者學養深厚,主張中華文化保守主義,與新唐人、大紀元、法輪功等海外組織和民運活動人士長期合作(或為組織成員)。筆者理念與兩位講者並不完全一致,參加本次活動主要是希望理解在中國崛起、外宣頻仍的同時,海外中國民運的走向、與他們對台灣與中國關係的看法。先有這些認識,在閱讀以下筆記和觀看影像記錄時,可以比較清楚。

時間:2020.01.12
地點:台大應用力學館 國際會議廳
主持人:驚風堂
特別來賓:明居正

演講錄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dXW7cV9tZs (文昭部分)

文昭:
= 開場白 =
來訪台灣的起因:陸委會邀請海外華人參訪(文山區開票參訪),由台灣華人民主書院組織。
初次見面會選擇台灣舉辦的原因:若於加拿大或美國舉辦,可能有中國領事館/中國學生會妨礙見面會,造成安全問題。

= 台灣觀摩大選感受:兩位計程車司機的故事 =
第一位司機:不喜歡蔡政府造成陸客不來(曾有十五萬台幣的收入,現今不到一半)。
思考:直接利益與正確路線(未來利益)的選擇。以香港過去二十年為例:舞照跑、馬照跳 => 開放紅色資本進入,製造業流失、產業空洞化。能帶來工作機會的中間產業流失、就業機會兩極化(高薪高門檻 & 低薪低門檻)。現今香港年輕人生活困難,卻無法影響政治,只能以流血抗爭作為代價。政治始終是地區的政治,臉上的痘痘比千里之外的戰爭更有感。思考台灣人能否在眼前利益與未來利益間做出合理選擇。
第二位計程車司機:落選後。誰選上都可以,照樣好好過日子。
感受:中華文化的守禮與溫良。專制太久,等級森嚴的社會無法民主是種迷思。華人文化:溫良守禮、內斂克制,有利於維持民主的品質與尊嚴。不認帳的民主並非真民主,托克維爾曾說:拉丁美洲不是受苦受難就是在為非作歹(民粹主義),民主需要參與和實踐來習慣民主。

= 亡國感與對中策略 =
亡國感的起因:中國對台的壓迫。官方:斷交、軍事威脅;民間:宗教交往、統戰團、網路滲透,以上種種原因產生亡國感。
投票結果:民意不信任國民黨,對民進黨較滿意。但選上後安全問題仍需要解決。孫子兵法:不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台灣應該建立自己社會的健康體制、以及準確認知對手,但台灣人對中國的認知不足,理解片面。
推薦書單:美中開戰的起點:川普對陣中國(待確認書名)。以收集沙子的故事,理解中國如何行事(故事摘自該書,但疑為 Paul moore 紐時專欄文章)。中共政權具有不一樣的行為方式與社會控制能力,高度集權的社會l中(掌握資源同時不受任何約束)一切都能被武器化(例:統戰旅遊團)。

與中共交往需要有警惕之心,同時需要有原則。從納粹德國戰略理解滲透的危害:德國利用四年統一奧地利,利用滲透顛覆主權(以經帶政,一族兩國)。《我的奮鬥》:德意志民族崛起,需要德意志民族統一,此後利用國家社會主義推動建設。奧地利納粹黨刺殺奧地利總理後引起奧國人反抗,以一族兩國政策安撫情緒,但旋即宣佈兩國外交應有一致立場。1936年,奧地利重新開放納綷黨人重新加入選舉。1937年,德奧軍事融合。奧地利國內宣傳品與德國統一口徑。1938年德國全面接管奧地利。台灣人低估滲透對社會的危害,滲透不是幾十年的事情,可以很快完成。反滲透法雖然造成黨派鬥爭,但是是必要的。

= 台灣與華人社區 =
台灣人不要排斥中華文化與華人社區。華人社區不是台灣(民主向前)的負債,而是能使台灣強大的資產。如果台灣排斥華人社區,只會把這群人往中共推。台灣小島寡民,需要華人社群提供力量。台灣人經常低估中國人鑑別問題的能力,中國民眾除了小粉紅外也有沉默的一群。文昭開節目的初衷是希望利用網路,繞過中國內部媒體平台對個人評論的各式阻礙。最初發現直播有一千人觀看時出乎意料,其中大部分為大陸背景(現場有許多大陸訪客:我們從大陸專程來的)。

與民進黨交流時,文昭與林飛帆討論未來的海外人權工作。林回答未來想推動東南亞(泰國東埔寨)人權改善,創造(民主)同溫層。文昭提問:選擇東南亞而非中國,是不是避開與中國壓力的主要矛盾?文昭主張:面對矛盾必需勇敢面對它才是安全。有尊嚴的生活方式適用所有人、所有華人。在向華人推廣這種價值觀時,不要覺得扭捏,不應該對華人文化有割蓆想法。要以華變夏,以夏變夷,台灣是中華文化的精華所在,應該回頭教化北京的蠻夷們。

= 結語 =
年輕朋友心中應該有正念,面對問題不要覺得在挑釁中國大陸。為什麼不能以人權的模範生與實踐者直接聲援香港與中國,讓更多人享有自由是讓台灣更加強大的方式。天然獨是解嚴後出生的一代,他們明顯感受兩岸生活巨大差異。台灣的統獨問題已經被意識型態標籤化,應該先擱置這個問題(政治是到時候做決定的藝術),未來統或獨哪個使台灣的自由更加強大,就應該支持那個方向。在這之前,台灣的安全與自由是第一要件。舉例:瑞士是不想當義大利/德國/法國人的義大利/德國/法國人所組成的國家,是獨立路線。而美國是以聯邦制構成的強大統一國家。無論瑞士與美國,都能夠保障人們的自由。

明居正:
= 台灣政治版塊概論 =
最近少談台灣政治,讓我用講課的方式先概括介紹台灣政治版圖。首先假設黑板上畫了兩個常態分佈的鐘型曲線,一左一右代表藍綠、中間部分重疊。重疊部分大約佔4%,這群人可藍可綠,約50-70萬票。特徵為 closet partisan、higher eduation、higher income、foreign experiment。政治版圖大抵為藍 55%、綠 40-45%。近十年藍綠消長,天然獨世代使綠營版圖漸增,願意投票的年輕人,比不願投票的老年人多很多(筆者註:這部分待確認),版塊變化要將人口學與政黨因素納入考慮。光譜最左側代表急統派(希望立刻統一、接受一國兩制),約佔 1-3%, 誤差3%;左側的 12-15% 為溫和統一派,待中國民主化後願意統一。而光譜另一側為激進台獨派(希望明天就台獨,同時願意因此付出戰爭代價),同樣佔 1-3% 左右;稍偏中間些為溫和台獨派佔20%,慢慢創造適合獨立的環境。而除藍綠外剩下的 65% 稱為維持現狀派,不存在明顯統獨偏好。

= 談台灣選舉 =
台灣選舉重要概念:選票在哪,政黨就往哪裡移動(筆者註:民主社會的常態)。如果是單一選區制的選舉,侯選人絕對不會強調統或獨(向兩邊走肯定失票),必定會爭取中間選民(向心趨中競爭現象)、因而競相溫和。由於中間板塊(佔 60-80%)的結構不會改變,因而保持了台灣政治的穩定。(現場調查)現場 3% 左右零星與會者認為民進黨是台獨政黨,約 15-20% 認為國民黨是統一政黨,但事實上國或民都是維持現狀政黨。

= 談本次大選 =
這次大選結果說明了誰不反共就選不上,民主政治的真締、選民結構導致如此。兩大黨路線大體相同,但選舉時兩陣營會放大、攻擊兩黨彼此小部份的不同點。回應文昭:政治是到時做決定的藝術,韓國瑜輸在當下未能明確拒絕中共。

Q&A:
  1. Q:兩個問題請教。在面對中國時覺得對中國理解不足,台灣 1970年代出生的人不大讀得到中國歷史,請問講者看法。第二個問題:請問台灣目前兩大黨對中國本質理解有多少?
    A:(文昭)不熟台灣政黨,不宜評論;(明居正)推薦《九評共產黨》、《解體黨文化》,後者更推薦大家閱讀。台灣兩大黨都不夠瞭解中共,也推薦他們閱讀。
    (筆者註:筆者1980後出生,其實台灣國高中課程對中國著墨不少,但對1949後的中國介紹的確較少,這是歷史因素使然,過去國民黨時代的台灣較少談論中共治下旳中國)
  2. Q:台灣大選的結果對中國政局影響如何?
    A:(文昭)習近平不會有太大的動作,當前香港和美國分別是中國第一、第二優先的問題,在解決上述問題前引發新問題不是好事,激化和台灣的對立沒有好處。(明居正)現在中國的問題是經濟下行、美中關係與貿易戰、香港;萬般無奈之下,也許對付台灣會成為轉移焦點的做法。
  3. Q:明明民主黨是贊成族群融合,好奇北美華人為什麼反過來排斥民主黨。
    A:(文昭)共和黨對當前問題認識更深。雷根:「政府不能解決問題,政府本身就是問題」。大政府主義正在消嗜社會的活力。共和黨目前對外部問題看得更透澈一些;相對來說民主黨、華爾街對中國較友好;而保守主義更符合華人整體價值觀
    (筆者註:雷根為共和黨、保守主義、民主資本主義、反共主義的代表,符合海外華人民運人士反共的立場)
  4. Q:現今出現推崇馬克思主義的網紅,對馬克思主義的看法?
    A:(文昭)馬克思主義的認知方式,把資本主義帶來的問題和資本主義本身放在一起談,透過消除階級來改善階級問題,反而造成更大的階級問題,是拆機器而非修機器的做法。(中國)傳統專制反而比現代專制人道得多,儒家思想反而是種抗拒極端主義的力量。共產主義本身是種極端主義、與中道思想相斥。在民主化的過程中反對中國傳統文化,反而是民主化的阻礙。(明居正)共產主義者說:我們共產主義者要推翻傳統道德、推翻傳統宗教、和破壞人際關係。我們要以階級鬥爭來解放全人類,這是一種仇恨動員。在消除階級的同時,反而打造出新的共產黨階級。
  5. Q:請問文昭求學、治學、做學問的進程,您如何培養深厚的文化底蘊?
    A:(文昭)我三十歲以後很少完整看完一本書,自己看書主要會從問題出發(先有問題,再透過閱讀找解答),提綱挈領、不求甚解的看書。(註:分享感悟)思想的成熟要看自己的主觀意願,參訪日本廟宇時感受到虛空藏大菩薩的無限智慧,源於祂的開闊胸襟和使命感,能夠放下成見、體會眾生的苦惱。
  6. Q:替咱們大陸青少年問:現今教育已經黨政化了,教育求的是政治正確的結果,即便出了國,對自由民主仍然不一定很深化理解,請問老師有沒有什麼建議?
    A:(文昭)能接收的信息愈多、渠道愈多,對民主自由的瞭解會愈透澈。傑弗遜紀念館銘文:「在神的面前發誓,和暴政誓不兩立」,我們在參訪時除了建築本身,應該體察文物的內涵。大陸的家長為了保護小孩,害怕小孩知道太多、說錯話,但過度保護反而阻止他們認識真相。(明居正)還是翻牆吧,請用無界和自由門。還有閱讀九評與解體兩書。宗教是西方文化的底蘊,宗教自由化(對民主自由來說)是很重要的事。
  7. Q:東亞問題與都美帝國主義有關,美國主流媒體少討論中國,討論中國的態度也不很友善。會不會與中國來往在美國也會變成 high treason person?
    A:(文昭)拜登講得很清楚,在演說中區分了中國和中國政府。交往時應該擔心的是中國海外代理人(如僑領),至於歧視在高度開放的民主社會是不容易發生的。
  8. Q:民主和儒家思想有些衝突,是否兩者無法相通?
    A:(文昭)民主不是終極目的,也不應該是一種信仰。民主應該是達成善政的一種方式,因為它更能實現尊重和信任,符合人性的需要(對善政的定義:繁榮、安全、尊重、自由)。民主是現在社會的大勢所趨,華人性格內斂克制,只是缺乏共同體意識,但並非不適合民主。
  9. Q:請問兩位老師,什麼是中國?什麼是中華文化?和日本、韓國文化又有什麼差別?
    A:(文昭)中國不是地理、人種、血緣的概念,中國等於華夏,是文化上、心理上的概念。中國的神話是透過明清小說實現的,因而十分混亂,因為中國本身就是於不同地方發源民族的融合體。台灣人不要覺得自己渺小,台灣有道就是華夏正脈,不是中南海那群蠻夷;(明居正)台灣人不要覺得孤獨,有德而不孤。能夠行此道的就是中華民族、中華文化。(談日本韓國)中共自己不要文化,就被別人拿去了。
  10. Q:我是大陸脫口秀演員。目前大陸實行思想管控和行為限制,作為大陸居民,也想獲得自由,我們要如何努力?
    A:(文昭)我們也只是在海外享有比較寬鬆的環境,我覺得第一件事不是做什麼,而是不做什麼。首先不要說違心的話。很多人怪天不好、地不好(用地理環境決定論分析中國為什麼不如歐美)、祖宗不好(怪偃武修文)、女朋友老婆不好(俞敏洪先生發言),但不敢怪共產黨不好。在中國談做什麼馬上就會面臨到風險,但至少能先不說違心的話(註:指應和共產黨)。(明居正)還是先鼓勵翻牆,也告訴台灣和大陸的朋友們,大陸的狀況不會持續太久了。當年蘇東波現象時爆發民主革命的條件,中國已然具備。千里之堤潰於一穴,現在中國政府已經左支右拙了。
  11. Q:我是香港女生。我們前陣子提出了五大訴求,但也知道若真的想達到,共產黨不倒台是不可能的。我們在統合各光譜過程中遇到很多狀況,在無大台的情況下很難找到共識,能否給我們一些建議。
    A:(文昭)勇武派的興起是過去二十年政治壓制未解導致的,從議會方面鬥爭是一種做法,但街頭抗爭也有它的效果。(明居正)實際操作問題,我們私底下談。
  12. Q:在討論政治問題時,如何看清內外全貌?我們在協助大陸基督徒的過程中也遇到不少阻礙,請問兩位老師能否開設政經課程?
    A:(文昭)看問題的方法很多,但重點在有沒有對真相追求的意圖,欲正其心,先誠其意。通識和健全的常識是非常重要的,至少要能感受到什麼是離譜。(明居正)現在大家常用的方法是邏輯實證論,它有所限制。有些時候要先打破前提條件,才能思考其他事(舉例:如果你不信有神存在,你就失去了某些可能的解釋方式)。
  13. Q:關於選舉,年輕人告訴大家舔共和欺騙是沒有市場的,想請問老師對柯文哲民眾黨和台灣未來的政治版圖有什麼看法?
    A:(文昭)韓粉只屬於韓國瑜,不屬於國民黨,所以韓的參選對國民黨造成了很大的破壞。柯文哲則是要觀察他對中國態度的看法。(明居正)當藍綠的大黨不夠強、候選人(立場路線)不夠明確時,就會產生許多小黨。現在看起來國民黨的分裂危機是絕對存在的,國民黨如果不反共清黨,絕對會被消滅。歷史告訴我們,國民黨每次清黨後就能再走一段路。任何第三黨如果不反共,路也絕對走不下去。川普目前也在打造全球反共大同盟,反共才有市場,媚共走不下去。
  14. Q:我來自大陸東北,想請問在面對強大的國家機器時,要如何面對它?中國社會太過溫良、不夠有愛,要如何改善?(註:這部分問題沒有聽得很清楚)
    A:(文昭)孟子四端,是心理的底限。懦弱和溫良的差別在於心裡有沒有四端(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溫良是有道德底限為前提下,所達成內心的平靜,有道則不小。(明居正)第一,真的還是回去看那兩本書。第二,退出共產黨、共青團、少憲隊。
  15. Q:我在美國住了許久,台灣和香港能相互倚仗是由於在世界普世價值的理解程度上相近。在國外時,還是遇到很多美國人不會區分中國或台灣人。擁抱中國人不是問題,但中國現狀是無法擁抱的。因為現在中國還十分野蠻,如何讓中國人有被擁抱的價值?我們並不贊成講者們的論點。
    A:(文昭)台灣、香港是否堅持自己的身份認同不同於中國,這點我沒有意見。我今天的重點在於你抗拒華人社區,對台灣是不利的。疏離中國文化和華人社區,是削弱台灣的力量。
  16. Q:我是浙江來的會員,希望在會員網站上能有更多的互動,一直想請文昭先生評價辛灝年和明居正教授。我們大陸還是很有識別能力的,我們也是希望有更多好的時政節目。我對蔡英文政府還是頗為失望,因為中華民國總統在當選後只對中共講話,沒有對大陸人民的講話。
    (文昭)會員網站我們會再多做一些,我們會改進。蔡英文總統現在的想法主要是不想刺激中國大陸,對中國民眾講話是不是就煽動國家政權了?但回到正題,我們還是希望台灣領袖在胸中有浩然之氣啦。
  17. (同15提問人,再度質疑講者)韓國瑜敗選還是因為自己是草包。中國人在過去生活更危難時也不反抗,現在中國這麼強大,為什麼你們還認為中國人會想反抗呢?
    (文昭)中國民族性並不是特別惡劣,史達林同樣在烏克蘭餓死數千萬人。柬共也餓死過數百萬人。共產黨控制能力源於意識型態,在現今多元意識型態下,其實共產黨的控制能力會更弱。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雜感:過去一年政治觀察心得

竹塹社區大學:台語羅馬字課 課堂筆記

聰明公民的六道習題-月讀社會講堂:習題一【我們身處民粹時代嗎?:民主的幽暗面】(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