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台北文昭見面會
前言:在筆者分享這篇記錄前,要和大家說明一些前提。社會上的評論者、意見領袖都會有自己的立場與價值觀(筆者也不例外)。愈有洞見的意見領袖,價值觀大都也十分明確。在吸收任何評論前,先瞭解講者背景和立場會很有幫助。本活動的講者文昭是旅居加拿大的中國僑民、明居正老師為台大教授,兩位長期以來從事中國政治評論。兩位講者學養深厚,主張中華文化保守主義,與新唐人、大紀元、法輪功等海外組織和民運活動人士長期合作(或為組織成員)。筆者理念與兩位講者並不完全一致,參加本次活動主要是希望理解在中國崛起、外宣頻仍的同時,海外中國民運的走向、與他們對台灣與中國關係的看法。先有這些認識,在閱讀以下筆記和觀看影像記錄時,可以比較清楚。 時間:2020.01.12 地點:台大應用力學館 國際會議廳 主持人:驚風堂 特別來賓:明居正 演講錄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dXW7cV9tZs (文昭部分) 文昭: = 開場白 = 來訪台灣的起因:陸委會邀請海外華人參訪(文山區開票參訪),由台灣華人民主書院組織。 初次見面會選擇台灣舉辦的原因:若於加拿大或美國舉辦,可能有中國領事館/中國學生會妨礙見面會,造成安全問題。 = 台灣觀摩大選感受:兩位計程車司機的故事 = 第一位司機:不喜歡蔡政府造成陸客不來(曾有十五萬台幣的收入,現今不到一半)。 思考:直接利益與正確路線(未來利益)的選擇。以香港過去二十年為例:舞照跑、馬照跳 => 開放紅色資本進入,製造業流失、產業空洞化。能帶來工作機會的中間產業流失、就業機會兩極化(高薪高門檻 & 低薪低門檻)。現今香港年輕人生活困難,卻無法影響政治,只能以流血抗爭作為代價。政治始終是地區的政治,臉上的痘痘比千里之外的戰爭更有感。思考台灣人能否在眼前利益與未來利益間做出合理選擇。 第二位計程車司機:落選後。誰選上都可以,照樣好好過日子。 感受:中華文化的守禮與溫良。專制太久,等級森嚴的社會無法民主是種迷思。華人文化:溫良守禮、內斂克制,有利於維持民主的品質與尊嚴。不認帳的民主並非真民主,托克維爾曾說:拉丁美洲不是受苦受難就是在為非作歹(民粹主義),民主需要參與和實踐來習慣民主。 = 亡國感與對中策略 = 亡國感的起因:中...